李克强总理回答中外记者提问的细数今年民生“大账”

2020-06-03 08:00

5月28日下午,李克强总理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细数今年民生这本“大账”。

从低收入群体到贫困人口,从重点人群就业到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,总理一一列出相应的保障兜底措施。“各级政府都要以人民利益为上,以万家疾苦为重。每出一策,都要考虑是否有利于千家万户、有利于民生。”他说。

在近2小时的记者会上,李克强先后13次谈到民生。总理说,要统筹把各项保障落实到位,这也会有力支撑民心安定,推动经济发展。

947aa414a3dc4e8fb5a90131d4925451.jpg

“就业是最大的民生,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天大的事情。”李克强在回答记者关于如何遏制“失业潮”时说。

说到这里,总理举例讲了个小故事:有一位农民工50多岁了,在外打工30多年,每年如此,但今年还没有找到工作,全家都陷入困境。还有一些个体工商户,已经歇业几个月了。一些外贸企业现在没有订单,影响员工就业。

“对他们的困难,我们要给予救助,但是从根本上说,还是要帮助他们就业。”李克强说,“中国有9亿劳动力,没有就业,就只是9亿张吃饭的口;有了就业,就是9亿双可以创造巨大财富的手。”

保就业,首先是稳住现有就业岗位。李克强说,为实现这一目标不仅在政策上“能用尽用”,而且投入的钱也是“最多的”:一是规模性政策的资金,允许基层用于减税降费,而且允许用于为企业减房租、贴利息,采取这样的措施就是要把企业稳下来,岗位保得住,而且要公平合理;二是采取资助企业以训稳岗的政策,今明两年将有3500万人次通过失业保险结存资金来进行岗位培训,给他们缓冲的机会,即便失业了,也要努力让他们短时期内有再就业的机会。

在稳住现有岗位同时,李克强表示,还要创造更多新的就业岗位。现在新业态蓬勃发展,大概有1亿人就业。我们的零工经济也有2亿人就业。不仅要采取更多扶持政策,而且要打破那些不合理的条条框框,让更多新就业岗位成长起来。去年我们平均每天净增企业超过1万户,今年也要按这个目标去努力。

“人民群众有无穷创造力。”他说,“回想改革开放之初,大批知青返城,就一个‘大碗茶’解决了多少人的就业!两周前,我看到报道,西部有个城市,按照当地的规范,设置了3.6万个流动商贩的摊位,结果一夜之间有10万人就业。中国人民是勤劳的,中国的市场也在不断开拓和升级。”

对于大学生、农民工和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,李克强特别强调要加强帮扶:今年大学毕业生创新高,达到874万人,要让他们成为“不断线的风筝”,今明两年都要持续提供就业服务;对农民工,不论是在常住地还是返乡,都要给他们提供就业服务平台;对退役军人,要切实把安置政策落实好。

李克强说,今年我们在应对疫情冲击过程中,要特别认真细致地考虑把各方面困难人群保障起来,扩大低保和失业保障的范围。

总理算了一笔账:现在低保、失业保障、特困救助等人员大概一年6000万人左右,我们预计今年人数会增加较多。保障和救助资金是足够的,把他们保障住是有能力的。

“我们要求一定要把账算细,把钱用到刀刃上,使民生得到切实保障。”总理说。

提到近3亿领养老金的人员,李克强说:“今年我们提高了养老金的标准,说到就要做到。实干为要,行胜于言。我们现在的社保基金结存和储备足以保证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,但工作不能出任何纰漏。在这个事上出纰漏,就会让人们对未来没有信心。中华民族有尊老传统,我们要让社会各方面都感到希望。”

李克强说,要统筹把各项保障落实到位,这也会有力支撑民心安定,推动经济发展。民为邦本,本固邦宁。这方面的工作不是一件事,而是多件事,我们都要做好、做到位。相信中国人民的生活会更好。